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人才作为核心要素,既是创新的发起者,也是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机制变革的推动者。
对于国央企而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创新—人才”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带来了“四新”人才管理需求。
1
新类型:人才融合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掌握新技术、适应新设备、拥有新知识的新型人才
2
新定位:职能融合
推动人才管理常态化机制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3
新标准:专业融合
跨产业、跨领域、跨岗位的工作能力,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等新质人才标准
4
新模式:业务融合
构建“产业链-技术图谱-能力图谱-岗位任务图谱-学习成长模型”的新质培养模式

以科技人才建设为例,满足人才管理“四新”需求落地核心要点
由于科技人才的工作专业性和差异性,在日常管理中,往往存在人才分类不清晰、人才评价标准单一、人才评价与使用脱节等问题。
面对人才管理“四新”需求,企业应打通科技人才管理全流程建设,着重抓好科技人才分层规划、标准建立与分类评价、人才池动态管理等关键环节落地,支撑人才管理常态化机制运转。
(一)规划落地可追踪
科技人才规划的制定往往响应外部环境变化、承接集团战略并综合考虑资源投入适配性,对高层次人才、研发人员等核心人才队伍进行分层分类规划,明确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为保障和支撑规划落地,企业需重点对科技人才总量与分布、人才基本素质、人才质量等核心指标进行跟踪,掌握队伍建设目标、建设落地情况并对未按期达标的指标进行透视分析,检查人才队伍建设举措的支撑性和有效性,及时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优化调整。
(二)分类评价看得明
落实国家人才评价相关政策意见,支撑组织战略目标实现,通过分层、分类细化的科技人才评价模型建立,夯实统一评价体系基础。
为更进一步推进科技人才评价与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等各项工作充分融合,除建立配套机制外,还需强化对人才标准模型的数据采集和日常数据维护,夯实分类评价依据,并常态化开展人才测评和盘点,及时掌握科技人才储备和培养发展情况。
(三)人才池(库)动态化
建立内部科技人才库,打通人才选、用、育、留体系化管理,实现“零时差”人才供应,是夯实企业内部人才高地的重要基础。
要注重推动人才池(库)常态化管理,面向战略发展方向、面向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专业领域横向、专业深度纵向的人才库,强化库内人才针对性培养和周期性考核出库管理,优中选优、动态维护,一方面满足面向产业的人才梯队建设需要,另一方面贴近业务,实现精准识人、高效识人。


科技人才全流程管理数字化落地“四步法”
第一步:做规划
以数字化驱动,精准落地实施科技人才专项计划
第二步:定标准
以标准体系融入平台,推动人才管理精细化管理落地
作为标准体系1.0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可帮助企业科学划分职级层次,明确各级别科技人才的核心职责和期望成果,为科技人才晋升和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作为标准体系2.0模式,是人才管理的基础,可涵盖创新能力、科研素养、团队协作和成果转化等核心能力,明确各类人才选拔和培养目标,支撑人才选聘和培养管理
作为标准体系3.0模式,是精细化人才管理的基础,往往结合科技领域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明确科技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要求,可有效对员工能力进行分等分级管理,畅通人才发展通道
作为标准体系4.0模式,是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基础,通过以创新战略、价值、贡献、经历、素质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积分评价指标和权重体系,通过实现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量化积分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夯实科技人才精细化管理,靶向推动企业持续创新与发展
第三步:做评价
基于“五星”模型,构建科技人才评价应用全场景
第四步:促发展
人才培养评聘全链线上管理,分类分层构筑科技人才池

以科学决策、精准管理、效能提升为人才管理数字化建设目标,打通人才“选用育留”全生命周期场景,打通业务体系、夯实数据标准、落地管理场景,打造贯通全场景人才数据管理与应用的数字化平台。
中智人才管理咨询与产品服务清单
中智致力于提供全面的人才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采用“咨询+系统”的模式,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人才管理业务解决方案、创新的人才管理数字化场景设计,以及高效的人才管理系统。我们以人才为引领,以管理为支点,以系统为抓手,全面激发组织潜力,实现能力提升和快速发展。

4008-200-397
阅读更多
查看全部客户案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