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收并购后的整合管理:文化整合

作者:中智咨询 发布时间:2025-04-01

企业文化

整合重组

人力资源

医药医疗

承接医药医疗企业收并购后的管理整合及整合绩效、组织整合和薪酬体系整合,本篇分析了并购重组前中后企业文化整合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思路,为医药医疗企业在收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提供经验启示,探讨如何在整合中确保公司重组的成功


重视收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

医药企业通过不断的收并购可以优化产品组合和业务模式、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内生发展潜力,进而实现制药、分销、零售等各个业务板块的可持续增长。
但是由于将原来具有不同企业文化的企业合成一个全新的企业,两种不同风格的企业文化必然在劳动人事、价值观念、经营模式、管理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文化冲突,影响企业并购绩效的实现和提高
医药企业通常立足于自身优势产业链,收并购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双方在生产过程和经营环节当中有着密切联系、相互衔接、相互协作,各自的企业文化在愿景、使命、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因此并购企业为了追求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避免文化冲突对企业并购绩效的负面影响,并购企业需重视收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



采取注入式文化整合方式
文化整合方式


一般的文化整合有注入式、融合式、保留式和促进式四种方式:


一是注入式,被并购企业服从并购企业,适用于并购双方强弱分明的企业。优势核心企业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手段,强制地将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内容导向目标企业,使被并购企业的弱文化受到优势企业强文化的冲击而被取代;
二是融合式,即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融合,适用于并购双方实力相当的企业。企业双方有目的地吸纳对方企业的优良文化成果或文化经验,确认各自的文化差异,以寻求新企业文化生长的共同点;
三是保留式,即被并购企业保留原有文化,双方保持相对独立性,适用于并购双方行业差异性较大的企业


四是促进式,即并购企业接纳被并购企业的合理部分,适用于资金实力强大但企业文化较为弱势的并购主体单位


文化整合方式选择
基于医药企业收并购的特点,通常是优势企业立足于自身优势产业链,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弱势企业的收并购行为,因此宜采取注入式文化整合,将本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内容导向目标企业。具体的整合措施详见下方案例。
来源: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研究,
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注入式文化整合案例

以医药某头部A集团并购B企业为例

2018年,医药某头部企业A集团先后以财务投资、全资并购B企业的方式,正式开启针对集团自身优势产业链的补链强链行动。
A集团在文化审视阶段、文化整合阶段和文化融合阶段采取注入式文化整合方式,加速了与B企业之间的文化整合,消除管理隔阂,促进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和谐统一,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
该并购重组案例能给医药企业管理者提供如下启示:
(一)文化审视阶段奠定基础


文化审视阶段指的是在收并购之前的评估阶段。A集团在文化审视阶段调研诊断B企业的发展历史、管理风格、员工情况、企业形象、品牌和影响力等。并且在重组前,将A集团文化列入收并购战略,通过宣讲、沟通等多种方式,让B企业员工知道和认同A集团文化理念,为后续文化整合和融合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文化整合阶段达成共识


文化整合阶段指的是收并购完成后提炼双方企业优秀文化,凝聚共识的阶段。A集团在文化整合阶段将B企业的标牌、办公用品、工装制服、产品包装、企业文化手册、展厅展板等等都换成A集团的LOGO,缓缓向B企业注入A集团的企业文化,重塑B企业的品牌形象,借此双方企业在文化整合阶段达成共识。


(三)文化融合阶段促进发展


文化融合阶段指的是常态化运行阶段。A集团在文化融合阶段利用报刊、杂志、板报、横幅、显示屏、网站等宣传载体,达成精神层面的统一;构建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参照A集团制度体系完善各项管理办法,优化管理流程,达成制度层面的统一;建立基层选拔和中层竞聘机制,优化B企业的薪酬绩效体系,优化人才队伍激励机制,达成物质层面的统一


来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  
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四)启示
总体而言,药企收并购后的文化整合需要考虑各阶段的不同要点


一是企业双方应充分沟通,寻找价值观的共同点,谋求共同的发展使命;

二是主体单位应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收并购企业应主动作为,交流先进管理经验;

三是双方应建立和健全标准一致、规范协调的经营发展机制


四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开展收并购文化融合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思想保证。
收并购企业文化融合是一个从理念、制度、机制、利益、结构的系统再造和再生的漫长过程,也是企业重组整合工作中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企业应不断深化文化建设,加快推进文化融合,以促进收并购后企业整合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