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需要动态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变化需求。许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因未能及时调整其管理结构和管控方式,而陷入成长的瓶颈。”
——《成长之痛》,埃里克·G·弗拉姆豪茨与伊冯·兰德尔合著
2023年7月16日,《求是》杂志第14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署,目的是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持续推动价值型总部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新国企建设的重要抓手。

价值型总部的建设过程中,企业经常面临以下挑战:
01
总部定位不清,管理、监督、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并未明确界定,内部并未对集团总部定位统一共识;
02
总部部门之间“谷仓效应”明显,“部门墙”、“处室墙”林立,横向有效协同不足,组织运行效率低下;
03
集团总部对子企业该管的没管好、该放的没放到位,牵头抓总不足,日常生产经营干预过多;
04
集团总部对子企业有初步的管控模式,但未形成系统、可执行的流程和制度支持,管控机制失灵、失效;
05
机构改革完成后,未及时推进总部作风建设、干部人才队伍调整、考核激励机制优化等,改了“面子”,没改“里子”,影响改革落地成效。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总部的价值创造功能,也较大程度延缓了集团整体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集团总部是企业发展的“司令部”、“指挥部”和“参谋部”,在贯彻落实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等任务过程中,承担着“火车头”、“领头雁”、“排头兵”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位置关键、作用重大,事关发展全局。
(一)明确总部定位与核心功能
总部需基于战略目标和管控模式,精准定义自身定位与核心功能。
(二)优化部门设置与职责分工
部门设置应以流程为基础,将相近职能归集设置对应部门;原则上“一类职责由一个部门负责”,力求精干高效。
(三)厘清总部与子企业权责边界
总部需根据集团管控模式明确对子企业的管理范围与深度,该管的管理好,纵向管控有力;对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则该放的放到位,确保子企业自主经营活力。
(四)核定集团总部岗位及编制
管理岗位设置,需结合管理幅度、管理难度等,重点是确定管理岗位设置及编制核定的规则,再据此核定;非管理岗位设置,需结合三级职责分解,确保职责不遗漏、不交叉。
(五)改革后配套动作持续推动
机构改革只是打造价值创造型总部的开始,成败的关键在于后续是否能够推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机制落实落地,建议以总部机构改革为契机,打好改革组合拳,确保顶层谋划、分步实施、有效落地,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走深走实。

价值型总部建设典型案例
明确核心功能
优化组织架构
完善授权与管控
推行管理人员竞聘上岗
分批次开展部门主任竞争性选拔,注重发现选拔政治上可靠、关键时刻担当作为、驾驭全局能力强、“想干、能干、会干”的优秀年轻干部,推动总部领导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加强总部和成员单位干部交流成长。
*以上案例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
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落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作出重大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
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战略意义的基础上,中智咨询推出“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落地”系列专刊,旨在为国有企业在深化提升行动后半程全力落实落地各项改革关键任务提供实践参考。
4008-200-397
阅读更多
查看全部观点洞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