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强调,要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
当前,“十四五”棋过中盘,“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阶段任务,也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特殊环境和使命下,国有企业做好“十四五”战略规划中期评估和谋划“十五五”战略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指出,“十四五”前半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当前,国有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有企业开展“十四五”战略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既是顺应宏观环境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前谋划编制“十五五”战略规划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
中智咨询认为,国有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评估的重点应关注四个方面:即完成得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形势有哪些变化,具体怎么调整。
其中,完成得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主要是向内看;形势有哪些变化主要是向外看;具体怎么调整主要是向前看。
通过向内看、向外看、向前看,明确国有企业自身的优劣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下一步的目标方向、路径策略和战略保障作出优化调整。
一是完成得怎么样
主要是从经营指标情况、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两个维度展开分析。经营指标情况围绕国有企业“一利五率”等重要经营指标,既可以纵向自我比,也可以横向与标杆企业比,还可以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由此分析国有企业“十四五”前半段的“答卷”到底如何。
二是存在哪些问题
主要是业务经营问题和管理问题。业务经营问题重点从产业链掌控情况、区域布局情况、市场占有率、客户结构等进行评估;企业管理问题重点从管理目标、核心职能、管理能力、部门协同等维度进行分析,尤其是对组织管控、人力资源、科技创新等职能战略要进行评估。
三是形势有哪些变化
主要从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两个维度提炼出具体的变化点,并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国有企业后续优化调整的方向。
宏观环境分析可以采取PEST或PESTAL等工具框架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宏观经济、国企改革、数智技术、客户与人口结构、生态环境、风险与不确定性等。
四是具体怎么调整
从方向和目标、执行计划和策略、资源配置和保障等方面总结优化调整的具体点,并结合国有企业战略规划、战略保障、战略执行三个层面的实际,聚焦国有企业的关键痛点堵点,创新思路方法,针对性提出国有企业下一步的关键性任务、重大举措和后续调整的方向。
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构建“十四五”战略规划中期评估模型,实现定量和定性评估的有机结合。

2023年8月23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上,习近平主席谈到他对当前国际局势的重大判断,即“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习近平主席用了两组词来形容“新的动荡变革期”:“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和“不确定、不稳定、难预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可见,当下的国际政经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风高浪急、惊涛骇浪”的严峻挑战不断增加,国有企业必须要正确认识发展环境的 “不变”和“变”,在重大考验中把握“极限思维”,正确认知新征程国家安全现代化的新局面。
中智咨询认为,国内外环境新局势的“不变”主要体现为“四个没有变”,其中:
国际环境新局势的“不变”即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没有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的大方向没有变、各国谋求开放合作的大趋势没有变。
国内环境新局势的“不变”即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趋势没有变、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没有变。
国内外环境新局势的“变”主要体现为“四个变”,其中:
国际环境新局势的“四个变”,即国际局势之变——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东升西降”趋势日益凸显;经济格局之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科技创新之变——全球重大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快速突破,创新领域、创新方式和创新范式深刻调整;产业格局之变——全球产业竞争进入“链时代”,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与调整。
国内环境新局势的“四个变”,即历史方位之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战略目标之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增速之变:中国GDP增长进入“5”时代,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动能之变: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快速增长。

中智咨询认为,“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形势可归纳为“三百五新”。

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大论断——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这种大变局体现在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化、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多个方面,“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变局的“时与势”。
二是百年未遇之大疫情影响深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世纪疫情影响深远”。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其持续时间和深度远超最初预期,如重塑了全球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了社会对健康、家庭和个人空间的重视,推动了便捷的在线办公模式等。
《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新冠导致全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缩短了1.6年,这标志着数十年来全球平均寿命持续增长的趋势被逆转。
“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要更加注重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核心功能,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大疫情对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
三是百年奋斗目标迈向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战略部署。同“十四五”时期相比,“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尤其是面临的安全风险挑战在增大,国有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维护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一是新发展阶段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时指出:“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
新发展阶段不是什么别的阶段,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历史方位,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要始终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着力打造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现代新国企,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新发展理念对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
新发展理念也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必由之路。
三是新发展格局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明确强调:“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国有企业必须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贯穿“十五五”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更好统筹“两个大局”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新活力,全面探索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
四是新质生产力为国有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理论
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共识。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时用“源”“升”“态”三个字概括了国资央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发力方向,即技术源头、产业升级、产业生态。
五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为国有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聚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个总目标,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两大途径,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更加突出功能使命性改革与体制机制类改革“双轮驱动”。
2024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之年,要确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改革主体任务。虽然按照时间安排,2025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完成收官,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了进一步部署。
“十五五”期间国有企业必须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责任,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牢牢把握"三个总"的要求,切实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聚焦"三个集中",更加注重提升五个方面的价值,加快打造创新领先、功能突出、治理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国企。
一是重视风险管理,尤其是安全风险挑战的变化; 二是强化动态研判,尤其是构建常态化的动态研判机制; 三是提高战略韧性,尤其是编制有韧性的战略规划,及时调整优化战略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新质组织力。
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
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落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作出重大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
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战略意义的基础上,中智咨询推出“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落地”专题内容系列,旨在为国有企业在深化提升行动后半程全力落实落地各项改革关键任务提供实践参考。
4008-200-397
阅读更多
查看全部观点洞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