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央企动向 • 布局优化篇 | 人工智能应用提速扩面

作者:中智咨询 发布时间:2025-03-19



2016年以来,《国资报告》编辑部每年年初都会收集中央企业年度工作会议报告,结合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对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梳理和分析,力争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揭示央企新一年工作的要点和动向,为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资报告》杂志2025年第3期为您带来特别策划“2025央企动向”。1篇综述,扫描宏观形势;19篇报道,分稳增长、科技创新、国企改革、布局优化、行业观察5个篇章,深入解析19个值得关注的央企新动向。这些新的动向既是央企应对2025形势变化和改革创新发展要求的新举措,也体现了央企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我们将与您陆续分享上述内容。今天为您带来布局优化篇的《动向14:人工智能应用提速扩面》。


2025央企动向

布局优化篇

人工智能应用提速扩面



当前,人工智能浪潮持续涌动,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国务院国资委连续两年召开人工智能主题的专题推进会,足见对此项工作的重视。2024年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2025年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张玉卓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立足服务国家战略,紧盯前沿发展态势,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多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全力塑造产业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


面对人工智能这一新兴的产业革命浪潮,央企反应较为迅速,据了解,目前已经有多家央企接入DeepSeek,涉及能源、通信、汽车、金融、建筑等多个领域。在2025年的工作会议报告中,央企也均把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工作大力推进。



部分央企强调,要在组织架构上进一步完善。中国钢研提出,实施工程业务板块改革,整合人工智能和智能化中心,组建人工智能事业部,加强氢冶金中心建设,以更好应对AI时代和“双碳”时代的双重挑战。中国信科提出,强化产业链上下贯通,推进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建设。中国铁建要求,加快推进数据治理体系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企业数字化发展基座。

央企还在不同层面、不同环节提出了人工智能应用的具体举措。


在经营管理方面,国投集团提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管理深度融合。通过数智化固化标准流程,提升智能化办公水平,提高效率、创造价值。国机集团表示,推进“AI+”专项行动,深入研究AI在集团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国新强调,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推动公司“AI+金融”“AI+投资”“AI+风控”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运营管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科技研发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领域。在这方面,一些央企已经作出了规划和部署。


东风汽车集团提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材料研究、基础算法开发、用户潜在需求预测等领域探索新的研发范式。中国一重表示,搭建智能化研发平台、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与仿真中心和高性能超算中心,探索引进AI辅助机制,提高研发效率。中国钢研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速并改变了材料设计、研发、制造和使用的进程。下一步,中国钢研将开展人工智能赋能下的研发模式变革,体系化增强产业链条韧性。


更多央企则强调将人工智能与具体应用场景相结合,赋能公司业务发展。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提出,构建覆盖船舶研发、设计、建造、数字化交付、运营、交易、处置、船人协同、船货协同、船港协同等全生命周期的数字智能船舶运营平台,在智能制造、智能船舶、智能航运和智能船服四大领域取得突破。中国节能提出,各级企业要加强生产、管理等环节的数智化改造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加快建设一批智慧水厂、智慧电站、智慧工厂。中国有色强调,聚焦细分领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应用,通过需求牵引、场景带动,科技赋能地质、采矿、选冶、加工、工程业务。中国绿发表示,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在智慧能源、智慧服务、智慧康养等方面催生更多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中智集团也强调,大力开展“AI+”专项行动,持续拓展数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应用。



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在打造自身的行业大模型方面,央企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2024年11月29日,国家管网集团的“管网”大模型正式上线应用,打造“制程+数据+IT+大模型”体系,并在油气行业首批通过中央网信办行业大模型和算法“双备案”,以人工智能赋能10万公里油气管网建设运营和资源配置优化,为我国油气管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对于下一步发展,国家管网集团提出,按照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部署,落实好“人工智能+”专项任务,拓展高价值的场景应用,抓好管网大模型在仿真、营销、预算、运维等领域的示范落地,守住网络与数据安全,用海量数据训练管网“最强大脑”。


“推进人工智能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是我们抢占物流行业未来竞争制高点、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的重要举措。”中国物流认识到,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对于物流大模型的发展,中国物流表示,集团发挥自身丰富业务场景优势,与国内领先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打造物流行业“流云”大模型,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核心业务领域。同时,加力突破和掌握更多物流领域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加大物流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等领域的投资与应用,切实提升物流运作效率,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此前,南方电网已布局“大瓦特”大模型体系,数字员工走进电网,“AI+电力”潜能持续释放。对于下一步发展,南方电网表示,将推进全栈国产电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建成“万卡”集群。


业务热线: 业务热线:

4008-200-397

给我们留言 中智咨询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