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四大关键词、六大重点任务”释放重磅信号

作者:中智咨询 发布时间:2024-12-27


12月23日至24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总结2024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中智咨询认为,从2025年中央企业工作的导向看,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围绕“稳中求进”“五个价值”“五个坚持”“一利五率”四大关键词和“更好发挥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六大重点任务释放了关键信号,对2025年国资央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四大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稳中求进


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结构,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高质量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中智咨询认为,这表明2025年国资央企的工作既延续了上一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也遵循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调2025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


2025年国资央企工作的主攻方向,一方面强调“稳”,就是要在稳增长、稳保供、稳就业、稳安全等方面持续发力,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另一方面强调“进”,就是要把握好“进”的方向和“进”的重点,围绕“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结构,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下功夫,在发展质量效益上、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部署上、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上要有新进展。



关键词之二:五个价值


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国资央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守正创新、内外兼修,对照“五个价值”改进提升各项工作。



中智咨询认为,从2024年开始,国资央企更加注重提升“五个价值”。这“五个价值”反映了国资央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也是体现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同时,要注重将“五个价值”与央国企的目标管理体系相结合,将目标管理体系作为促进央国企“五个价值”实现的重要系统方法。


此前,在11月19日至20日举办的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暨厅局级干部研修班上,会议强调要构建目标管理体系,推动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以及品牌价值“五个价值”深度融入国资央企工作。要准确把握“五个价值”对国资监管工作提出的要求,转变国资监管工作理念方式,学习借鉴有益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建立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的目标体系,更好引导中央企业把发展重心转换到“五个价值”提升上来,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之三:五个坚持


会议强调,要坚持稳当前与利长远相结合,着力实现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坚持科技引领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着力培育更多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相结合,着力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坚持激发活力与严格监管相结合,着力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坚持用好政策与自我赋能相结合,着力提升抓好工作落实的质效。



中智咨询认为,“五个坚持”体现了三个导向,即:

  • 一是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强调以价值创造为中心,统筹当期效益和长远发展,统筹用好政策与自我赋能;

  • 二是体现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导向,统筹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 三是体现了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的导向,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




这“五个坚持”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5年经济工作的“五个统筹”也是一脉相承的——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五个坚持”是基于新的形势任务,围绕“五个价值”提升,推动中央企业穿越经济周期,支持企业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



关键词之四:一利五率


会议指出,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决定,2025年“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总体稳定、个别优化,“一利”仍为利润总额,用“营业收现率”替换“营业现金比率”,总要求是“一增一稳四提升”,即利润总额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率保持总体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现率同比提升。



中智咨询认为,“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的优化,进一步彰显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延续保持“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年度经营目标也为中央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用“营业收现率”替换“营业现金比率”,表明对国资央企更加注重实际收到的现金,也就是直接关注国有企业的收款能力,聚焦对国有企业现金获取能力的重视。因为营业现金比率和营业收现率虽然都是用来评估企业的现金回收能力,但营业收现率更强调实际收到的现金,更关注自身产品的现金能力,更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健康良性发展,防止“内卷”,而营业现金比率更注重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更侧重展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健康状况,以及利润中实际的现金含量。



六大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之一
更好发挥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发展质量效益提升,着力夯实经营发展基础,加强集团管控和资金集中管理,加大拓市增收、降本节支力度,切实改善经营性现金流,严肃财经纪律,扩大有效投资,树牢科学市值管理理念,更好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持续做好“两拖欠”清理工作,更好发挥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中智咨询认为,稳增长是2025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国家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于国资央企而言,


一是抓好发展质量效益提升。从2024年开始,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发展速度从原来的硬性要求变成加分项,但稳增长之下,央国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仍是有必要的,我国GDP增长速度是5%左右,央国企的增长可以参照GDP,同时基于“一利五率”要求应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效益,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速度与质量效益间寻求平衡。


二是抓好扩大有效投资。扩大有效投资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抓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5年经济工作的九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对于央国企而言,抓好有效投资,就是要积极扩大有质量、有效率、有回报的投资,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抓牢抓实投前、投中、投后的闭环管理,有效激发稳增长的动能。


三是抓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市值管理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今年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更加重视市值管理理念,把市值管理作为央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12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中央企业要从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回报、股票回购增持等六方面改进和加强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同时,明确中央企业要将市值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管理行为。



重点任务之二
更好发挥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突破和掌握更多源头底层技术,加快建设中试验证平台,建设高水平创新生态,推进高效率成果转化,更好发挥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作用。



中智咨询认为,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把科技创新摆在“头号工程”的重要位置,尤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并专门进行了一系列具体部署。


中央企业作为国家创新链条的关键枢纽、科技强国建设的骨干中坚,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硬核作用。1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做表率。


下一步,中央企业要更好发挥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作用:


  • 一是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颠覆性技术攻坚;
  • 二是聚焦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入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 三是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 四是聚焦激发创新活力,持续优化创新激励机制。

重点任务之三
更好发挥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国有企业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抓好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更好发挥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中智咨询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基础。


一是抓好聚焦主责主业。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三个集中”,这是新时期关于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国家要求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重要手段。


二是抓好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战新产业、未来产业“双轮驱动”,推进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是抓好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作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中,国资央企应发挥重要作用,体现国家在区域发展方面全局一盘棋的战略主动。



重点任务之四
更好发挥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完成,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深落实,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以穿透式监管为抓手完善监管体系,国务院国资委将深入推进“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聚焦科技创新强化出资人政策支持,健全全级次穿透式监管体系,更好发挥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中智咨询认为,一是抓好“高质量收官”。2024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一年,要不折不扣完成70%以上主体任务。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这对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高质量”不仅体现在改革任务“有没有”完成,更体现在完成得“好不好”;不仅体现在“功能使命类改革”的高质量,也体现在“体制机制类改革”的高质量;不仅体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也体现在“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高质量;不仅体现在“经营管理水平”的高质量,也体现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的高质量。


二是抓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将对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一企一策”考核,考核更加注重精准化、差异化、个性化转变,更加注重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统筹,更加注重短期考核与中长周期考核的有机统一。



三是抓好“穿透式监管”。穿透式监管是新的政策导向要求,是严控风险手段的体现,也是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的具体落实,对于国资央企而言,重点是要处理好公司治理线与职能管控线的关系,做好强化穿透式监管与落实董事会职权的有机衔接。此前,在11月12日召开的地方国企改革和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上,张国清副总理强调“要强化覆盖全级次子企业的穿透式监管”。



重点任务之五

更好发挥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坚决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责任,强化内控执行刚性约束,确保自身发展安全,更好发挥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中智咨询认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国际国内新形势新情况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支撑也是新时期国资央企要重点发挥的三大作用之一。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面临的安全风险明显增大,央国企应当更加强化支撑国家战略安全,将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贯穿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始终坚持“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安全”的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重点任务之六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会议强调,要以巩固拓展中央巡视整改成果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健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在践行“两个维护”上持续用力,深化“第一议题”制度,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创造良好舆论环境。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关键少数”监督,选优配强外部董事,树牢正确用人导向,持续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进一步抓紧抓实基层党建工作,弘扬“把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动态优化基层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持续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构建同新征程国资央企职责使命相适应的党建新格局。



中智咨询认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这一政治保障既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点任务,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2016年10月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一以贯之”,对新形势下加强国企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抓好“第一议题”制度。这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首要任务,也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首要任务,必须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


二是抓好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在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干杰明确提出央企领导集体“政治素质好、发展业绩好、创新效能好、党建作用好、作风形象好”的“五好”标准,这对优化央企领导班子的队伍建设和综合考核评价提出了新要求。


三是抓好选优配强外部董事。按照建设科学、理性、高效的中央企业董事会的要求,围绕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功能,进一步拓宽外部董事来源,优化董事会成员专业知识结构,提升外部董事履职水平,特别是注重选聘熟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专业人才,发挥其在战略机会与识别、推动创新与变革、风险跟踪与评估中的专业把关作用,加强外部董事履职服务保障和决策信息支持。





业务热线: 业务热线:

4008-200-397

给我们留言 中智咨询

产品推荐